
1969年,张灵甫遗孀王玉龄在纽约,那年41岁,美丽性感,风韵犹存
王玉龄
1969年,王玉龄在美国纽约家中拍下一张照片。照片中王玉龄身穿得体的旗袍,化着精致的妆容,坐在家中书架前的单人沙发上。这张照片拍摄时,王玉龄已经41岁了,可她身材保持的很好,依旧性感美丽,气质不凡,风韵犹存。
众所周知,王玉龄是张灵甫最后一任妻子,可关于两人是如何相识,以及张灵甫战死后王玉龄的经历,就鲜为人知了。那么,两人是如何结识的呢?一句话,王玉龄和张灵甫走到一起,看似偶然,其实也是必然。
王玉龄,1928年出生于在湖南长沙,祖籍安徽舒城。王玉龄有一个显赫的家世,祖上是清朝封疆大吏,曾担任尚书和两江提督,她的父亲王树南是保定军校第六期,可惜在王玉龄5岁时便英年早逝。
王玉龄
父亲去世后,王玉龄家道逐渐中落,跟着母亲相依为命,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。随着抗战的全面爆发,王玉龄跟着母亲开始了逃亡生涯,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才回到长沙。这时王玉龄亭亭玉立,在长沙城内名气很大,大家都知道她是一个大美女,不输上海滩的女明星。
说来也巧,张灵甫以第74军第58师副师长身份参与第二次长沙会战,他在抗战胜利后率部驻守在长沙。当时张灵甫离婚不久,部下都积极给他安排相亲对象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在他人的安排下,张灵甫和王玉龄“偶遇”。
王玉龄
王玉龄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:“他那个时候已经丧妻,就拜托别人给介绍女朋友。我们家在湖南蛮有名气,我二伯父王士健以前是湖南省禁烟督察处处长,他的一个朋友黄处长就对张灵甫说:王小姐不错,但是只能打99分。张灵甫问:为何?黄处长说:她脾气大得很。张灵甫也是脾气大的人。他就想见面先看一看 。”
1945年9月的一天,王玉龄和同学来到长沙北正街的一间理发店理发。就在王玉龄坐到镜子前时,她通过镜子发现有个穿军装的男子站在她身后盯着她看。王玉龄顿时脸红了,于是直接瞪了他一眼。
张灵甫
这个男子就是张灵甫。王玉龄后来才知道,正是自己瞪了一张灵甫一眼,才勾起了他的占有欲。这一点也被王玉龄所承认,她晚年回忆时说:“我从没看过一个男人这么看人,就横了他一眼。后来他跟我讲,如果我不是横他一眼,而是笑的话,他就不会追我了。他很帅,估计喜欢他的女人有很多,我横他一眼,他觉得我很特别。”
很快,张灵甫便对王玉龄展开了猛烈追求,好几次直接登门提亲,但被王玉龄母亲拒绝。王玉龄母亲拒绝的理由也很简单,张灵甫比王玉龄大25岁,又有多段失败的婚姻,这让她非常担心女儿下嫁后是否幸福。
王玉龄
王玉龄却有自己的想法,她在跟张灵甫的相处中,发现这位北京大学历史系的国民将领,除了英俊帅气外,还颇有上进心,她心动了,于是努力劝说母亲同意两人的婚事。大约一个月后,王玉龄和张灵甫决定结婚,证婚人是国民党元老、时任湖南省府主席的程潜。
就在两人筹备婚礼时,张灵甫接到蒋介石的升迁令,他被提升为南京卫戍区司令,要求他立即去南京赴任。事情紧急,张灵甫和王玉龄在上海金门饭店匆匆举行了简单婚礼后,便坐上了开往南京的火车。
王玉龄和张灵甫结婚照
后来发生事情大家都知道了。1947年5月16日,国民党“王牌”主力整编74师在孟良崮被全歼,张灵甫战死,终年47岁。张灵甫战死时,王玉龄才19岁,儿子还不满3个月。
王玉龄欲哭无泪,看着襁褓中的儿子,她选择坚强活下去。1948年,王玉龄带着儿子和母亲去了台湾。1952年,王玉龄将儿子留给母亲照顾,只身一人前往美国学习,她通过半工半读的方式,获得了纽约大学财会专业的学位。
王玉龄
要知道王玉龄从小过着“衣来伸手饭来张口”的生活,根本不愁吃穿,如今在异国他乡完全靠自己打拼,背后的艰辛可想而知。王玉龄坦言:“我确实什么都不会啊,不会煮饭,没进过菜场,刚开始的时候都只能在外面吃。”
王玉龄从纽约大学毕业后,留在美国工作,她勤奋努力,很快得到了领导的赏识,最后在美国航空公司工作到退休。在美国工作期间,王玉龄还特别关注公益事业,她参加了在美华人自发组织的华人团体,主要帮助那些在美生活困难的华人和华侨等。
王玉龄和儿子张道宇在孟良崮
2003年,王玉龄回到上海,她当时在上海“天逸静园·玫瑰园”二楼的“室内葬纪念区”,为丈夫张灵甫立了一座衣冠冢。后来有人拍下了这座张灵甫的衣冠冢,只见碑石上王玉龄题诗:当年有幸识夫君,没世难忘恩爱情。四七硝烟伤永诀,凄凄往事怯重温。
2005年,早已在上海定居的王玉龄接到粟裕大将侄子粟刚兵的邀请,让她回到孟良崮看看,王玉龄同意了。2021年10月9日,王玉龄在上海病逝,享年93岁。
